最近因為新冠肺炎使得全球經濟遭受很大的打擊,各國股市下跌到讓人懷疑人生,特別是美股在短短一週內就三次熔斷,實在是太特別的經驗了。 就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,我就打算找機會把手上的持股改成 0050 和 00751B ,以下是我的理由: 報酬率總是輸 0050 主動投資太花時間 資產配置 打不贏就加入它 主動投資人一定會計算自己的報酬率,某天計算了 0050 的報酬率之後,覺得怎麼贏不了它,之後每一天看自己的投資組合增加的報酬率就是比 0050 少,後來就想開了,與其跟它競爭不如讓它幫我賺錢,不管是股票還是基金都是工具,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的就是好工具。 把時間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開始接觸股票之後,開始看書想學習厲害人的方法,先後看了技術分析和財報方面的書籍,也會利用程式幫我篩選符合特定條件的股票,一方面是練習程式設計,另一方面是認為要研究就要有足夠強大的工具。 但研究財報和寫程式都要花很多時間,未來在工作上和家庭生活都需要投入更多時間,讓市場為我工作變成是個很棒的選項。 股債搭配不只穩定資產波動,也穩定心情波動 而透過股債搭配可以降低資產波動程度,讓我更安心工作和生活,這是改變想法之後最大的收獲-心情變得穩定。可以更專注於當下該做的事情,於是做事的品質增加,我想這才是效果最好的投資吧。 定期定額及再平衡 已經有很多券商提供 ETF 定期定額的服務,選擇了一家標的夠多的券商後,設定好扣款金額及日期之後就好了,還沒想好再平衡的週期,要再好好想想,金額也會依照個人財務規劃和收入再做調整。 同時也開了小資買賣零股的證券戶,預計兩三年後才要付錢買的東西,就透過零股來存,讓很多事情自動化才能省下時間。 心情轉變 剛好在新年期間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,我把兩支很早就買的股票出清改買 0050,原先我就預期疫情會對全球造成很大的影響,但過完年後臺股竟然還很強,守不住自己心癢,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錢都投入了。 在義大利、南韓、伊朗疫情控制不佳之後,整個市場開始恐慌,全球股市拚命下跌,每個人都在逃命,於是我先前買的部位反而太貴了。如果照原先自己的預估,在七月前慢慢投入資金,應該可以買到很低的價位,我知道這樣的想法和被動投資的精神相違背,這就是還需要修行的地方。 往後我還是會拿少部分的錢來主動選股,純粹是為了有趣,我還是喜歡探...
之前有聽過這本書,但一直沒去找來看,剛好最近在家樂福匆匆翻閱幾分鐘,只記了 GVI 公式和怎麼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下站所需資料。 對於 GVI 指標有些想法,紀錄如下: 原始公式是 $GVI = \dfrac{B}{P} (1 + ROE)^{5}$,但我會把它改寫成 $GVI = \dfrac{B(1+ROE)^{5}}{P}$,分子的部分應該看得出來就是複利的公式。 $ROE$ 可選近四季的 $ROE$ 相加或是最近一季的 $ROE \times 4$,亦可取兩者中較低者。 下載所需資料的頁面如下: 綜合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上市每日收盤行情 上櫃每日收盤行情 我認為在選股的時候,5 次方是不必要的,因為 在 $1+ROE \geq 0$ 時,$(1+ROE)^{5}$ 是遞增的,既然最後是要排序挑前面的,那 $(1+ROE)$ 具有同樣效果。 當 $1+ROE < 0$ 時,表示 $ROE = \dfrac{EPS}{B} < -1$,就是 $EPS < -B$。一季就賠掉所有淨值幾乎是不可能的,更何況正常公司應該會向銀行借款或出售資產以因應虧損,如果真的擔心可以把 $ROE < 0$ 的過濾掉。 當公式變成 $GVI = \dfrac{B(1+ROE)}{P}$ 時 分子其實就是淨值 $B$ 經過報酬率 $ROE$ 單利後的值(在原始公式則是複利) 分母是買入此股票的價格 兩者相除後相當於在計算投資報酬率,因兩者相除後再減1就是投資報酬率。 就是在 $ROE$ 不變的前提下,挑選預期投資報酬率領先的股票。 它給我的感覺像是 梯度上升法 求極值 不一定會是 Global maximum。 一個月調整一次投資組合,可能好公司提早被發現使價格上漲,以致報酬率不是最佳。 可能納入每一個月預期報酬率「都」最高的公司 該公司淨值的成長幅度比股價成長幅度快 在不知道哪支股票的股價會成長最多時,要如何分配資金比例呢? 我想到的資金分配方式如下: 平均分配 入榜次數愈多的股票,分配到的資金就愈多 近四季報酬率比較高的,分配較多資金 該公式沒有加入「安全性」的考量,按 GVI 排序後過濾掉以下條件的股票應該會比較安心,像是:「有息負債比率過高」、「營業利益率太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