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轉向被動投資

最近因為新冠肺炎使得全球經濟遭受很大的打擊,各國股市下跌到讓人懷疑人生,特別是美股在短短一週內就三次熔斷,實在是太特別的經驗了。 就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,我就打算找機會把手上的持股改成 0050 和  00751B ,以下是我的理由: 報酬率總是輸 0050 主動投資太花時間 資產配置 打不贏就加入它 主動投資人一定會計算自己的報酬率,某天計算了 0050 的報酬率之後,覺得怎麼贏不了它,之後每一天看自己的投資組合增加的報酬率就是比 0050 少,後來就想開了,與其跟它競爭不如讓它幫我賺錢,不管是股票還是基金都是工具,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的就是好工具。 把時間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開始接觸股票之後,開始看書想學習厲害人的方法,先後看了技術分析和財報方面的書籍,也會利用程式幫我篩選符合特定條件的股票,一方面是練習程式設計,另一方面是認為要研究就要有足夠強大的工具。 但研究財報和寫程式都要花很多時間,未來在工作上和家庭生活都需要投入更多時間,讓市場為我工作變成是個很棒的選項。 股債搭配不只穩定資產波動,也穩定心情波動 而透過股債搭配可以降低資產波動程度,讓我更安心工作和生活,這是改變想法之後最大的收獲-心情變得穩定。可以更專注於當下該做的事情,於是做事的品質增加,我想這才是效果最好的投資吧。 定期定額及再平衡 已經有很多券商提供 ETF 定期定額的服務,選擇了一家標的夠多的券商後,設定好扣款金額及日期之後就好了,還沒想好再平衡的週期,要再好好想想,金額也會依照個人財務規劃和收入再做調整。 同時也開了小資買賣零股的證券戶,預計兩三年後才要付錢買的東西,就透過零股來存,讓很多事情自動化才能省下時間。 心情轉變 剛好在新年期間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,我把兩支很早就買的股票出清改買 0050,原先我就預期疫情會對全球造成很大的影響,但過完年後臺股竟然還很強,守不住自己心癢,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錢都投入了。 在義大利、南韓、伊朗疫情控制不佳之後,整個市場開始恐慌,全球股市拚命下跌,每個人都在逃命,於是我先前買的部位反而太貴了。如果照原先自己的預估,在七月前慢慢投入資金,應該可以買到很低的價位,我知道這樣的想法和被動投資的精神相違背,這就是還需要修行的地方。 往後我還是會拿少部分的錢來主動選股,純粹是為了有趣,我還是喜歡探...
最近的文章

《最強選股公式 GVI》部分內容想法

之前有聽過這本書,但一直沒去找來看,剛好最近在家樂福匆匆翻閱幾分鐘,只記了 GVI 公式和怎麼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下站所需資料。 對於 GVI 指標有些想法,紀錄如下: 原始公式是 $GVI = \dfrac{B}{P} (1 + ROE)^{5}$,但我會把它改寫成 $GVI = \dfrac{B(1+ROE)^{5}}{P}$,分子的部分應該看得出來就是複利的公式。 $ROE$ 可選近四季的 $ROE$ 相加或是最近一季的 $ROE \times 4$,亦可取兩者中較低者。 下載所需資料的頁面如下: 綜合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上市每日收盤行情 上櫃每日收盤行情 我認為在選股的時候,5 次方是不必要的,因為 在 $1+ROE \geq 0$ 時,$(1+ROE)^{5}$ 是遞增的,既然最後是要排序挑前面的,那 $(1+ROE)$ 具有同樣效果。 當 $1+ROE < 0$ 時,表示 $ROE = \dfrac{EPS}{B} < -1$,就是 $EPS < -B$。一季就賠掉所有淨值幾乎是不可能的,更何況正常公司應該會向銀行借款或出售資產以因應虧損,如果真的擔心可以把 $ROE < 0$ 的過濾掉。 當公式變成 $GVI = \dfrac{B(1+ROE)}{P}$ 時 分子其實就是淨值 $B$ 經過報酬率 $ROE$ 單利後的值(在原始公式則是複利) 分母是買入此股票的價格 兩者相除後相當於在計算投資報酬率,因兩者相除後再減1就是投資報酬率。 就是在 $ROE$ 不變的前提下,挑選預期投資報酬率領先的股票。 它給我的感覺像是 梯度上升法 求極值 不一定會是 Global maximum。 一個月調整一次投資組合,可能好公司提早被發現使價格上漲,以致報酬率不是最佳。 可能納入每一個月預期報酬率「都」最高的公司 該公司淨值的成長幅度比股價成長幅度快 在不知道哪支股票的股價會成長最多時,要如何分配資金比例呢? 我想到的資金分配方式如下: 平均分配 入榜次數愈多的股票,分配到的資金就愈多 近四季報酬率比較高的,分配較多資金 該公式沒有加入「安全性」的考量,按 GVI 排序後過濾掉以下條件的股票應該會比較安心,像是:「有息負債比率過高」、「營業利益率太低...

阿水一式《年年翻倍!多空都贏的飆股投資法》摘要心得

布林通道介紹 常以 20MA 為中軌,20MA + 2S 為上通道,20MA - 2S 為下通道,其中 S 為 20 日移動標準差 布林帶寬 = (上通道) - (下通道) = 4S 帶寬指標 = $\dfrac{4S}{20MA}$ = 4 倍變異係數 %b =  $\dfrac{x - 下通道}{4S}$ 內容摘要 先考慮市場大環境多空風向 20MA 上彎且 P/C >1 時做多 20MA 下彎且 P/C <1 時做空 其他時候則退出市場或減少操作的資金 阿水一式:壓縮、帶量、起漲 壓縮 帶寬指標 < 0.15 在 20MA 附近盤整 壓縮期間愈長愈好,至少 10 個交易日 三個月內曾經上攻上通道但失敗 帶量 成交量 > 前 5 日均量的 2 到 10 倍(不包括起漲當天) 起漲 突破上通道,收盤價 > 上通道 收紅 K 不適合操作的個股類型 成交金額 < 1000 萬 牛皮股 前面壓力區極大 疑似地雷股,負債比 < 50% 停損 5% 出場 出場時機 個股跌破 20MA 大盤跳空向下,跌破 20MA 且下彎 三次攻過上通道 買進後就跌破 5% 心得 類似均線糾結的說法,糾結時間愈久蓄積的力道愈大,而這本書是用布林通道的帶寬作為依據。相較於均線糾結的說法,阿水一式比較有可參考的標準,我覺得適合配合程式運算選股,在書中阿水是透過看盤軟體一檔一檔看,但我覺得這樣太花時間了,讓程式幫忙篩選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
護城河之一:轉換成本

資訊系統的轉換成本很高,尤其是和公司營運直接相關的更難轉換,導入資訊系統的初期必然有磨合期,做些小修改以貼近實際需求,過了磨合期就會希望能一直用下去,5 年、8 年、10 年、…… 更換系統的契機大致有2個: 舊系統不足以支撐日益增加的業務 有其他更高效且不貴的系統 除了擔心營運資料無法百分之百轉移,人員的教育訓練更是耗費時間,員工數量愈多的公司愈是如此。歷經半年、一年才能上手的也不少,如非必要怎麼可能 2、3 年就來折騰一次。 最近南山人壽耗資超過百億的「境界成就」系統所帶來的災難,就是轉換系統不成功的例子,影響十五萬張保單,搞到董事長被停職 2 年。當然各項決策失話是造成南山人壽新系統災難的原因,但也不難看出系統轉移所要冒的風險。 因此投資專營系統整合的公司是個不錯的選擇,但是必須確認該系統公司具有堅強的軟硬體整合實力,本身的公司運作是健康並能永續發展的。最近發現一家系統整合公司,查看它的財務報表發現是家經營優良的公司,不僅 ROE 高而且又有自由現金流,盈餘一直成長,截至今年八月的累計營收也是歷年來最高。 於是開始思考投資這類公司有什麼好處?便想到了之前在《 護城河投資優勢:巴菲特獲利的唯一法則 》一書中看到的內容,裡頭列舉了幾項護城河的類型,轉換成本就是其中之一。剛巧碰上工作的地方最近在更換資訊系統,思考過後提筆寫下些許心得。 最後,請問你的手機作業系統是 Android 還是 iOS?已經順手的系統會想換嗎? 【南山人壽啟示錄】台灣金融業最具野心的數位投資,為何變600萬保戶的夢魘? 史上第二位遭停職的保險公司董事長 南山杜英宗遭停職兩年

用定存預留短期支出

有的時候需要一筆不大不小的短期支出,像是過年時的紅包錢或是半年後的小旅行,除了用年終獎金或是績效獎金來因應之外,我會利用定存來預留這筆未來的支出。 因為是短期內就要花出去,所以不適合先放到股票或是基金等投資帳戶,最保險的方式就是直接存起來,放到定存一方面可以鎖住資金以免誤用,另一方面利息也比放在活存高。 這些動作透過網路銀行就能輕鬆完成,不必請假跑銀行臨櫃辦理,網路銀行的功能愈來愈方便了,之後再來介紹其他的功能。 準備過年紅包 今年的除夕是 1/24,我希望在前一週就先準備好紅包錢,預計要準備 3 萬 5 千元的紅包錢,我可以在接下來的 9、10、11、12 月都存一筆 1 萬元的定存,並將到期日都設定在 1/15,這樣就能輕鬆地在過年前一週準備好紅包錢。 計劃流程如下: 算好要包多少紅包,假設是 3 萬 5 千元 9/5 發薪日利用網路銀行設定定存,到期日設為 1/15 10/5、11/5、12/5 各設三筆定存,到期日設為 1/15 1/15 時四筆定存同時到期,自動轉入活存帳戶 定存預先鎖住旅行基金 以小旅行為例,假設明年暑假 7 月初想帶全家人去日本自由行一星期,預計旅費 10 萬元,大概二月份的時候訂房,三月份的時候訂機票,那我可能就會這樣做: 預留年終獎金 2 萬元放定存,設定 2/1 到期,做為訂房基金 9、10、11 月各設定一筆 1 萬元的定存,總共是 3 萬元,設定 3/1 到期,做為機票基金 12、1、2、3、4 各設定一筆 1 萬元的定存,總共是 5 萬元,設定 6/30 到期,以鎖住資金為目的做為換匯基金 趁著匯率低點的時候,解約幾筆換匯基金的定存,透過外幣帳戶買進日圓 消費可能是以信用卡支付,留 2 筆換匯基金支應信用卡費

自動化執行的財務規劃

在《 財務支出狀況整理 》一文中,利用簡單的表格將每個月固定的支出清楚條列出來,並且知道在付出這些錢之後,還剩下多少能夠自由運用的錢。 接著就是讓每一塊錢各就各位,我的方法如下: 開設各分類的銀行帳戶 利用定期自動轉帳功能,在發薪日的隔天就將錢轉入分類帳戶 申請自動扣繳水、電、瓦斯、網路、手機、稅金、保險費……等支出 銀行子帳戶方便管理 不用真的到不同的銀行開戶,有不少銀行推出子帳戶的功能,在網路銀行就能新增子帳戶,像是 玉山銀行 、 台新銀行 、 第一銀行 ez-Account 都可以。我自己是用玉山銀行,它能夠新增 5 個子帳戶,也能為子帳戶申請金融卡,統一透過網路銀行管理非常方便,也省了跨行轉帳的手續費。 依用途分類:急用金、保險、稅金、個人零用金 我建議至少開設以下五個子帳戶管理各項支出,其中急用金、保險費、稅金等三個帳戶的錢流出的頻率很低,只在每年要繳保費和稅金時才會流出,平常是先將錢撥過去讓自己知道那些錢已有用途不能隨便動用。 零用金帳戶的餘額則是變動最頻繁的,也是最需要花心思注意的,在零用金的限額裡要想辦法達到最高的生活品質,也可以說是享樂帳戶,唯一原則是不透支! 帳戶 說明 急用金帳戶 存 6 到 12 個月的薪水 先每月提撥收入的 10%,再視狀況調整 可用定存代替 預存保險費 年繳保費 加總所有的保險費,諸如醫療險、儲蓄險、殘扶險、汽機車保險 總額除以 12 即是每個月要預撥的金額 稅金 加總所有稅金,像是所得稅、燃料稅、牌照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等 總額除以 12 即是每個月要預撥的金額 設定自動扣繳 零用金 配合記帳習慣估計每個月要固定提撥多少零用金 吃喝玩樂、水電、瓦斯、手機、信用卡都從零用金帳戶支出 公用事業費及手機費申請自動扣繳 盡量使用 VISA 金融卡取代信用卡 投資 可做為基金的扣款帳戶 證券交割戶或期貨的出入金帳戶通常會另外開戶 每月提撥收入的 10% 到交割戶或基金帳戶,日後再調整 申請自動扣繳 所有能夠透過銀行帳戶自動扣繳的費用項目都申請好,將會省下非常多的時間,雖然很多費用也能在便利商店繳納,像是路邊停車費,但你要問...

財務收支狀況整理

在之前的文章《 訂定每月收支計畫,一步一步達成財務目標 》中寫到我會將支出和收入分成四類:固定支出、變動支出、固定收入、變動收入,只是單純的文字描敘不容易理解。 這次提供一個表格能夠輕鬆算出固定收入和固定支出,而兩者相減就是可支配所得,收入和支出的項目請依照個人需求自行更改或增刪。 當我們清楚地知道每個月要花多少錢後,接著利用信封法搭配自動轉帳功能,在每個月發薪日之後,各種用途的錢就會自動歸位,而我們只須將注意力放在變動支出的帳戶上即可。